永州蓝山县旅游简介

2024-12-10

一、蓝山之名,源远流长

蓝山名字的由来

蓝山县,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之美的地方,其名字的由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蓝山县因境内 “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 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从汉高祖五年建南平县开始,这片土地就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其地名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在唐天宝元年,南平县更名为蓝山县,这个名字的转变,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更改,更是对这片土地独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蓝山县的山水风貌。这里的山岭层层叠叠,草木茂盛,郁郁葱葱,远远望去,仿佛悬浮在空中的一片蓝色。这种独特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深邃的美感。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 “蓝山” 而得名。虽然具体的 “蓝山” 所指尚不明确,但可以想象,这座山在当时一定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或许它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或者是一座有着神秘传说的山脉。无论如何,这个名字都为蓝山县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蓝山县的名字由来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和感受。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非常深刻,地名往往是对当地自然景观的最直接反映。蓝山县的名字,正是古人对这片土地上美丽山水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的体现。

总之,蓝山县的名字由来既有着自然景观的依据,又有着历史文化的内涵。它是这片土地悠久历史和独特自然风光的见证,也是蓝山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二、人口概况,见证发展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

2023 年蓝山县常住人口为 32.46 万人,户籍人口 41.3 万。从历史人口数据来看,蓝山县的人口数量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

近年来,蓝山县的人口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蓝山县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口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从红黑人口库的数据可以看出,2023 年末 2024 年初,蓝山县常住人口为 32.21 万人,城镇化率 54.52%,城镇人口 17.56 万人,乡村人口 14.65 万人。户籍总户数 10.96 万户,户籍人口 41.2 万人,男性 21.89 万人,女性 19.31 万人。年出生人口 0.2471 万人,死亡人口 0.2917 万人,出生率 5.77‰,死亡率 6.81‰,自然增长率 1.04‰。

2022 年末 2023 年初,常住人口 32.46 万人,城镇化率 53.54%,城镇人口 17.38 万人,乡村人口 15.08 万人。户籍总户数 10.93 万户,户籍人口 41.3 万人,男性 21.92 万人,女性 19.37 万人。年出生人口 0.267 万人,死亡人口 0.2918 万人,出生率 6.23‰,死亡率 6.81‰,自然增长率 -0.58‰。

2021 年末 2022 年初户籍人口为 41.43 万人,共 10.94 万户,其中男性人口为 21.98 万人,女性人口为 19.45 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 7.17‰,死亡率为 4.82‰,自然增长率为 2.35‰。年末常住总人口为 32.8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17.35 万人,农村人口为 15.47 万人,城镇化率为 52.86%。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蓝山县常住人口为 329909 人,男性人口占比 52.14%,女性人口占比 47.86%,年龄结构中 0 - 14 岁占比 25.09%,15 - 59 岁占比 56.21%,60 岁以上占比 18.7%,65 岁以上占比 13.34%。

从乡镇普查情况来看,蓝山县各个乡镇的人口分布也有所不同。塔峰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3 年常住人口达到 164203 人。毛俊镇 2023 年常住人口为 15146 人。楠市镇常住人口 23634 人。所城镇常住人口 16891 人。新圩镇常住人口 31711 人。祠堂圩镇常住人口 14603 人。土市镇常住人口 25908 人。太平圩镇常住人口 20861 人。汇源瑶族乡常住人口 1735 人。犁头瑶族乡常住人口 1528 人。浆洞瑶族乡常住人口 3096 人。湘江源瑶族乡常住人口 2205 人。大桥瑶族乡常住人口 5573 人。荆竹瑶族乡常住人口 2703 人。

蓝山县的人口变化不仅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保持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蓝山县也需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经济腾飞,活力无限

综合经济实力

2023 年,蓝山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56.65 亿元,同比增长 6.7%,在全市排名中表现出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48438 元,同比增长 7.7%。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36.3%,拉动 GDP 增长 2.43 个百分点,凸显了工业在蓝山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发展

蓝山县农业实现丰产增收,全年完成粮食播种 34.54 万亩,占目标任务的 101.2%,粮食总产量 13.77 万吨,同比增长 1.9%。“恒华香” 恒妃贡米获评 “湖南好粮油”,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 15.5 万亩,同比增长 3%,蔬菜产量 31.6 万吨,同比增长 3.8%。油料作物播种 12.6 万亩,同比增长 5.5%,油料产量 1.8 万吨,同比增长 4.2%。生猪出栏 68.97 万头,猪肉产量 5.06 万吨。

此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35 亿元,同比增长 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4.39 亿元,同比增长 4.0%。茶叶、水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和建筑业

蓝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97 家,本年新增 8 家。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 58.34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8%。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实现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198.99 亿元,同比增长 10.1%。工业用电量虽有所下降,但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同比下降 0.7%。全年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190.60 亿元,同比增长 8.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34 亿元。

建筑业方面,增加值为 11.73 亿元,同比增长 1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变化,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 78.25 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23 年蓝山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2.14 亿元,同比下降 1.45%。其中,国有投资同比增长 19.6%,占全部投资的 49.0%;非国有投资同比下降 15.7%,占全部投资的 51.0%。

从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 83.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 5.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2.3%。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等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 7.96 亿元,同比增长 3.4%,完成投资 14.31 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 23.79 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 10.82 亿元。

国内贸易

蓝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52 亿元,同比下降 2.5%。然而,批发业销售额完成 21.31 亿元,同比增长 23.6%;零售业销售额完成 42.54 亿元,同比增长 0.9%;住宿业营业额完成 4.32 亿元,同比增长 10.2%;餐饮业营业额完成 6.08 亿元,同比增长 11.1%。国内贸易各行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对外经济贸易

全县进出口总额 21.20 亿元,同比下降 41.4%。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79 万美元,同比下降 11.7%,实际到位内资 66.66 亿元,同比增长 26.4%。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 65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2%。

交通和邮电

蓝山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11.40 亿元,同比增长 13%。民用汽车保有量稳步增加,全县民用车辆达 6.45 万辆。邮电通信业也稳步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1.79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27.69 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 9.45 万户。

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总收入达到 134275 万元,同比增长 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9489 万元,同比增长 3.0%。税务完成 104121 万元,同比增长 5.6%;财政完成 30154 万元,同比增长 2.1%。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70.48 亿元,同比增长 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 150.60 亿元,同比增长 14.9%。各项贷款余额 116.83 亿元,同比增长 20.7%。保险保费收入 3.42 亿元,同比增长 5.2%。

四、旅游胜地,风光旖旎

云冰山景区

云冰山景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浆洞瑶族乡,横跨都庞岭、西峰岭、东边岭、葫芦岭四座主峰,平均海拔 1200 多米。这里风景以云和冰最为突出,素有 “天上云冰山、天下蓝山美”“云海雪乡”“南方青藏高原” 的美誉,目前已成为永州市旅游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名片。

景区依托 “湘江源头” 水汽的 “升华”“沉凝”“汇集”“润泽” 形成的四个阶段为理念,形成入口综合服务区、“云海秘境” 主题观景区、“冰挂奇景” 自然体验区、“湖畔鸟鸣” 文创休闲区、“溪谷竹语” 生态度假区五大分区版块,以梦幻云海、奇特冰挂、稀有苔藓、竹林溪谷、高山杜鹃等为主要核心旅游资源。

冬季的云冰山,随着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至零下 2 摄氏度,植物上的露珠迅速凝结成冰,在风力的作用下雕琢成一尊尊千姿百态的植物冰雕,犹如一座天然冰雕博物馆。待气温稍有回升,山间云蒸雾漫,云海随着气流在山坳间升腾盘旋,纵情舞蹈,姿态万千,仿佛人间仙境。云冰山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 91.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高,是国内罕见的高负氧离子区,被称之为 “天然氧吧”。

此外,云冰山还是南迁北归候鸟必经的 “千年鸟道”。南北迁徙时,这里的每条山谷都是迁徙通道。成群结队的候鸟会在群山中短暂休憩后继续迁徙。云冰山的南风坳是舜帝南巡时高吟南风歌的地方,也是千百年来著名的挑盐古道,沿海的食盐通过云冰山进入湘南,而湘南的茶叶也是通过这里运往南粤大地。景区里目前还有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和风雨亭。云冰山的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青瓦风格为核心,结合当地瑶族文化和现代配套,再与大自然高度融合,是独具风格的古朴村落。

景区内的民宿也别具特色,云冰山竹林民宿坐落于竹海之中,共 14 栋四合院,81 间客房,绕竹临湖,雾气袅袅,独特的古镇风情出片率极高。标准双床房有 37 间,床型为 1.2x2m 床 2 张;标准大床房 44 间,床型为 1.8x2m 床 1 张。云冰山度假酒店藏在云冰山半山腰,竹林秘境里的古风木屋独栋别墅,30 多栋徽派建筑,楼廊庭榭结构,超大的落地窗外竹影绰绰。独栋双床房 18 栋,床型为 1.8x2m+1.5x2m;独栋大床房 8 栋,床型为 1.8x2m。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萌诸岭山系主体九嶷山南麓,是湘江和潇水的发源地。公园依托始建于 1958 年的荆竹国有林场创建,位于蓝山县荆竹、紫良、大桥三个瑶族乡相交的板塘次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距县城约 50 公里。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物种丰富生态完好,共有高等植物 1699 种、陆生脊椎动物 201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30 种,保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斑竹林(近 2 万亩)和中南最大福建柏群落,是我国南方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公园以森林、高山、湖泊景观为主体,集 “奇、险、清、幽” 于一体,汇 “峰、瀑、溪、林” 于一地。共有人文自然景点 82 处,以九嶷山主峰三分石、香炉石为中心,规划为板塘湖水上乐园、杨梅冲漂流、高山草甸观光、湘江探源、三分石朝圣探险、次原始森林养生等六大功能区。

毛俊镇毛俊村

毛俊镇毛俊村是乡村旅游示范村,这里可体验田园生活。漫步在村庄的小道上,能看到传统的农舍、稻田、果园等田园风光。近年来,毛俊村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植入荷花产业,走以荷花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眼下,正是荷花盛开、莲蓬结籽的季节。在毛俊镇毛俊村的湘莲种植基地,朵朵荷花形态不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艳,碧绿的荷叶繁茂如盖,十几位莲农正在荷塘里劳作,细心地采摘成熟的莲蓬。这里种植的 “湘莲太空 36 号” 莲蓬,莲子饱满粒大,产量是普通莲蓬的一倍。新鲜的莲蓬通过电商平台,每天都要发出近千件,受到了北上广等多地顾客的青睐。除了销售新鲜的莲蓬外,还将莲子进行加工销售。现在,每年夏天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来赏花、采莲蓬,到毛俊村观光旅游、品尝农家美食,为村民创造了丰厚的收入。

毛俊村全村仅 5100 余人,却有 103 个姓氏,被誉为 “湘南百家姓第一村”。村子外围有一条大河,夏天时河水清澈,水流湍急,可以玩漂流。而且这些年毛俊村在脱贫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村书记不领工资,免费为村里打工,村里实行合作社制度,土地资源属于集体,村里面的人可以劳作,也可以仅参与分红。

百叠岭生态旅游茶园

百叠岭生态旅游茶园是由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独立开发经营的,位于蓝山县百叠岭,距离县城 15 公里,占地面积 5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 850 米左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是湖南省最大的 100% 自有高山有机茶基地,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茶叶 “十佳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结合园区依山蔓延的形态和周边开阔幽静的田园山野生态环境,融合茶养生文化内涵,开拓了以五雷击鼓景区为核心,辐射了观光、品茗茶叶的有机茶园生产观光区、乐趣与考验相结合充满神秘奇异的霞客古道山谷探险猎奇区、享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天鹅抱蛋休闲娱乐区、探访舜殿遗址、展示和传承舜德文化的舜殿宗教文化区、以农事、养生、休闲为主的茶主题农家乐体验区等五大景区。是一座集茶田观光、茶事体验、养生保健、休闲度假、自驾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茶园。

气温回升时,蓝山县各高山茶园里的茶叶在春风吹拂下加速生长,广大茶农趁着晴好天气纷纷上山采收头茬春茶,收获新一年的首桶 “茶叶经济”。百叠岭生态观光茶园是蓝山县最大的高山有机茶种植基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气温回升早,茶叶生长速度快,每年农历立春节气过后几天便能开采春茶,成为湘南地区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园。手脚利索的采茶工人忙上一天能挣上百元采摘劳务费。蓝山县把茶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朝阳产业来扶持,着重加强基地建设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走茶叶品牌战略道路,逐步把茶产业做大做强,以 “百叠岭” 牌的蓝山红、银毫、毛尖等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蓝山县大洞风情梨园

蓝山县大洞风情梨园是赏花摘果的好去处。这里有千亩梨树花海,美不胜收。每当春季来临,千亩梨树竞相绽放,花朵洁白如雪,仿佛一片花的海洋。游客们可以漫步在花海之中,拍摄美丽的照片和短视频,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游客们还可以亲手采摘梨子,品尝到甜美的果实。在梨园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采摘的乐趣。此外,大洞风情梨园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龙湾三蓝度假村

龙湾三蓝度假村是高端度假胜地,提供舒适住宿和贴心服务。度假村内设有各种豪华客房和别墅套房,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

这里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美食餐厅等。游客们可以在度假村里尽情享受娱乐活动,放松身心。同时,美食餐厅提供各种美味佳肴,让游客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龙湾三蓝度假村是一个让游客享受惬意时光的好去处。

塔下寺

塔下寺位于蓝山县城以东,舜水河西岸一座较高的山坡上,为蓝山古八景之一 “峭塔凌云” 主景区。塔下寺占地 20 余亩,为旧时县境十三寺中香火最旺的寺庙,也是湘南地区有授戒资格的八座寺庙之一,号称 “西域无双境,南平第一山”。

传芳塔自兴建以来,几番塌圯。现在的寺和塔系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万历八年(1580)竣工,冠名 “传芳塔”,有传承文脉、人文蔚起之意。传芳塔为砖石结构,共七层,高十三仞(40.18 米),平面为正八边形。塔基为天然岩石,塔体为青砖砌就。塔身中空,有宽约 0.55 米、高约 2 米的通道,186 级内旋式阶梯,旋而上,直达塔顶。登塔远眺,城廓山川,尽收眼底。

塔的正前方是塔下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左侧是观音阁,右侧为传经堂、戒堂,塔寺并峙,是一组雄浑的建筑群。大雄宝殿为硬山顶小青瓦,砖木结构,三开间,青石柱础均雕刻龙凤,藻井六面均有彩绘,占地 192 平方米。殿门首悬 “大雄殿” 匾额,内供设如来佛祖,左右立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

观澜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式二层楼阁,砖木结构,一楼四周环青石走道,二楼为木走道。山门为两重单开门,青砖结构牌坊式建筑,正面上书 “三蓝一景”,联为 “源流舜水,道衍湘山”,背面题字为:“境胜祗园”,书有对联 “举足登阶,便抵乘灵飞锡杖;回头是岸,未妨送客过溪桥”,写出了塔下寺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塔下寺除佛教殿堂,还有一座小祠堂,为 “梦得祠”。据说,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刘禹锡(号梦得)贬连州刺史,曾经宿县境刘姓坦溪村,留下楹联一幅。刘姓人为纪念本家诗人,便在村南建 “梦得祠” 一座,明初,经县人建议,将坦头村 “梦得祠” 移建塔下寺之观澜亭北侧。

当今塔下寺建筑群是 2012 年修缮而成。塔下寺历史上也是历经多次翻修。在湘南边陲的蓝山县,塔下寺的古树、古塔、古刹交相辉映,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闪耀着千年的文明光辉。寺内及周边有古树 70 余株,包括超过 200 年树龄的 “活化石”,它们是历经风雨沧桑的岁月见证者。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禅意,参观古老建筑和佛像等文物古迹,聆听佛教音乐,体验禅修乐趣。

五、美食佳肴,舌尖盛宴

蓝山县作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其特色美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蓝山金牌牛杂:这道菜是蓝山酒席上的必备佳肴之一。主要选用牛杂、牛脸肉等食材,佐料丰富多样,有姜蒜辣椒、胡椒、芹菜、柑橘皮等。制作时,先将牛百叶洗净浸泡,其余牛杂食材洗净切片腌制。接着用猪油爆香配料,放入牛杂翻炒至四成熟,再加入高汤煮熟,最后放入芹菜和调料出锅装盘。香辣可口的金牌牛杂,肉质细嫩不腻,是下饭下酒的绝佳选择。

撩糖粑粑:作为最能代表蓝山的小吃,撩糖粑粑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将优质糯饭豆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煮熟,沥干水份,用糯米糍粑机碾压打成豆饼,再放入油锅中炸熟。新鲜出锅的撩糖粑粑金黄油亮,撒上脆香的白芝麻,色香味俱全。

血灌肠:血灌肠是蓝山的传统特色,传说在南宋期间还曾是贡品。制作时,先将猪大肠冲洗干净,用温开水煮至五成熟。然后将大肠一端用稻草扎紧铺平,把血水拌均匀后从另一端口快速灌入。灌好的血肠用稻草扎好口子,每 25 厘米左右分节扎紧。用柴火灶煮制,血肠的清香与稻草的醇香相互融合,味道更加鲜香。煮血肠时,火候的把控至关重要,温火煮、轻盈翻动可防爆肠。刚出锅的血灌肠鲜嫩无比,且猪血制品还有 “清灰养肺” 的功效。

猪婆脚:这道菜以母猪的脚为原料,外表焦黄、色泽亮丽、猪皮香脆。由于母猪的脚比较难咬动,所以先将腌制过的猪脚用高压锅炖上 20 分钟。接着把茶油烧热,将姜蒜辣椒、八角等佐料爆炒出香味,加入猪脚继续炒熟,最后加入清水闷熟。

柴火灌肠狗肉:狗肉好吃且滋补,但要食用来源可靠的肉狗。制作时,先把狗肉洗净,挑出内脏。用茶籽油把狗肉爆香,加入佐料加水慢焖。然后把狗肝、狗瘦肉切沫,加入鸡蛋、陈皮、蒜米、茶籽油、秘制配料搅匀,灌入狗肠内,用狗肉汁焖熟,最后把狗肠切段即可食用。

楠市牛蹄:楠市牛蹄是蓝山县的特色美食,也是逢年过节餐桌上招待客人的 “硬菜”。口感软、韧、糯兼具,酱香浓郁。牛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具有强筋健骨的功效。制作时,先将处理干净的牛蹄用花椒姜葱水、90 度的水温慢煲一个小时,煲到六七成软熟,去掉杂味,提升鲜味。然后用滚烫的热油浇淋,直至表皮变成金黄色。最后把牛蹄扔进配备好几十种香料的卤水锅里焖煮入味。

黄蜡粑粑和高粱粑粑:作为蓝山县的传统特色美食,黄蜡粑粑、高粱粑粑深受消费者青睐。制作时要选用上好的高粱、糯米、黄米。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四小时左右,用专门的机器碾成米浆装入棉麻袋,封住袋口,夹在凳子与扁担之中挤出米浆中的水分,每隔两个小时重复一次,等到第二天米浆成砣就能揉面了。将面团搓成条状,掐捏成小面团,上锅蒸煮。刚出锅的 “粑粑” 色泽饱满,散发出阵阵香气,蘸点儿砂糖汁,软糯香甜。

蓝山 “鱼羊鲜”:在蓝山,“鱼羊鲜” 是一道以鲜鳙鱼(雄鱼)、鲜羊肉等为主料制作的家常美食。羊肉鲜美,鱼羊组合,“鲜” 上加 “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秋冬滋补之良物,也是过年必备的美味。

蓝山县的美食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无论是家常小吃还是特色硬菜,都展现了蓝山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六、酒店林立,宾至如归

蓝山县近年来积极推动酒店业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和商务需求。目前,蓝山县现有准三星级宾馆 1 个,其它高档宾馆 10 余个,无四星级以上宾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蓝山县正积极打造高标准的星级酒店。

为增强商务办公、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蓝山县人民政府出台了《蓝山县鼓励投资新建星级酒店优惠政策》。该政策明确了对在县城范围内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 5 亿元,客房数 280 间(含)以上,床位 400 张(含)以上,至少有一个层高 9 米以上、能容纳 1000 人的多功能宴会厅,酒店建筑总面积 40000—50000 平方米,硬件设施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的酒店项目给予一系列优惠。包括建设用地公开挂牌出让,以市场评估价为挂牌起始价;安全生产和防空地下室建设等不得减免的项目收费按标准收取,其它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实得部分进行全额奖励;星级酒店建成营业后,按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享受 10 年的优惠政策等。

此外,蓝山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准备打造星级酒店。预计招商引资 5 亿元,占地面积约 120 亩,拟建成一个总建筑面积达 15 万平方米,集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会议服务为一体的星级国际商务花园式酒店。

从酒店项目用地性质调整及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来看,蓝山县 A - 1、A - 2 地块酒店项目用地性质由商住用地调整为纯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为 776㎡,总建筑面积为 5725.33㎡,酒店客房数 48 间,停车位 7 个。DK1 - 2 - 9、10、11 地块用地性质由商住用地调整为商服用地,用地面积 886㎡,建筑面积 7677.96㎡,酒店客房数 105 间,停车位 9 个。

现有宾馆入住率均在 80% 以上,接待能力有限,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蓝山县域经济发达,县城常住人口达 12 万,流动人口 20 万以上。近年来,赴蓝山投资兴业的客商络绎不绝,加上蓝山县现有商检、公共保税仓、结汇银行等进出口贸易平台,实行一站通关,鞋类、服装、玩具、皮具等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蓝山县区位优势明显,素有 “楚尾粤头” 之称,是中西部地区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成为粤港澳的后花园,特别是近年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酒店市场前景广阔。

在旅游拉动方面,蓝山县实施红色文化游、古色乡村游、绿色生态游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县域旅游从 “单点发力” 到 “遍地开花” 转变。云冰山景区春节期间单日接待游客量最高峰达 3 万余人次,民宿预订率 100%,带动全县其他酒店一房难求。2024 年 1 月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 160 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8.5 亿元。蓝山春节长假迎来旅游高峰,接待游客 5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2 亿元,同比实现翻番。暑期,蓝山县凭借 “清凉经济” 人气旺,云冰山景区自今年七月以来共接待游客 31.1 万人,同比增长 23.6%。截至 8 月底,蓝山县今年共接待游客 420.9 万人,实现旅游收入 23.27 亿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蓝山县旅游市场的火爆,也对酒店的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