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永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1
2024-12-10
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字的由来与古老的传说紧密相连。零陵之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记忆和深厚文化底蕴。
舜帝,作为上古五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 “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一记载使得零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古郡邑之一。
九嶷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因舜帝葬于此而闻名遐迩。关于零陵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九疑山有泠水,古时 “泠”“零” 相通,零陵就是泠陵。另一种说法是零,指涕零,掉眼泪。相传舜帝南巡,崩葬九疑。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染九疑荆竹。后人感其诚,故将舜陵改称零陵。还有人认为 “零” 是数字 “0”,意为舜帝没有具体陵墓;也有人说 “零” 是数学符号 “∞”,表示九嶷山诸山峰一带到处都可能是陵墓,也可能是舜帝后代怕先祖的陵墓被暴露而招致盗墓和掘墓。
零陵这一地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文化传承。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零陵一直是人们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永州之名,源于双牌县境内的永山永水。永山,是紫金山北麓的统称。这里山岭连绵,沟壑纵横,一条条溪流从山岭中潺潺流出,汇聚成了永水,又称永江。
明《永州府志》记载:“城南百余里,山名永山,水即永水,郡以是得名焉。永州由此山而得名,永山因永州而始著。” 清《湖南通志》也提到:“永山在零陵‘县西南一百里,永水出焉,州因山得名’。” 如今,在县城南六公里的一国道旁,残存着一座颓垣断壁的永山庙。它虽然不是最早见证这片永山永水、永王族人、“永州” 来历的庙宇,但也见证了这片秀山美水的古老历史。
据说,在春秋时期,永旺的封地被强大的敌人吞并,为了逃避战争,永王族的人们四处游荡,搬到了紫金山的北麓。当时这里还是原始森林,永王族的人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为了纪念永旺,他们把这里的山山水水称为 “永山永水”。隋朝时,一位高级官员联合永王族,要求将零陵改为永州。从此,永州之名流传至今,与零陵一地二名。
永山永水,不仅是永州名字的根源,更是永州人民的精神家园。这里的山水秀丽,民乐其间。明代陈三绩曾写下《游永山永水》一诗:“豪梁渔乐处,对酒数峰明;奇石翳苔藓,飞泉溅古藤。山空花有色,莺老树无声;野叟茶香署,闲情步步生。”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永山永水的美丽景色和悠闲生活。
永山永水,见证了永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它是永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永州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地级市,其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永州市常住人口为 5289824 人。2024 年常住人口为 507.62 万人,人口密度约为 228 人 /km²,在湖南人口排名第 5,在全国人口排名第 87。
其中,冷水滩区作为永州市的重要区域,2024 年常住人口 57.27 万人。管辖面积 1217km²,人口密度约为 468 人 /km²,在永州人口排名第 4,在全国人口排名第 855。
(1)性别比例
永州市男性占比 52.05%,女性占比 47.95%,性别比例为 108.54。这表明在永州市的人口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冷水滩区男性占比 51.55%,女性占比 48.45%,性别比例相对较为均衡。
(2)年龄结构
永州市年龄结构中 0-14 岁占比 22.95%,15-59 岁占比 57.41%,60 岁以上占比 19.63%,65 岁以上占比 14.39%。这显示出永州市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劳动力人口相对充足,但也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
冷水滩区 0-14 岁占比 20.51%,15-59 岁占比 61.71%,60 岁以上占比 17.78%,65 岁以上占比 13.07%。与永州市整体相比,冷水滩区劳动力人口占比更高,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3)城乡人口分布
永州市城镇人口为 2483050 人,乡村人口为 2806774 人。
冷水滩区 2024 年初,城镇化率 65.23%,城镇人口 37.36 万人,乡村人口 19.91 万人。可以看出,冷水滩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人口相对较多。
永州市在 2024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开局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 “开门稳”“开门红”。
GDP 增长 4.7%,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产业发展方面,第一产业增加值 68.46 亿元,增长 1.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2.2%,高于全省 0.2 个百分点。其中,蔬菜产量 140.86 万吨、增长 2.9%,牛出栏 7.74 万头、增长 5.9%,水产品产量 9.07 万吨、增长 2.1%。第二产业增加值 183.81 亿元,增长 7.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7.4%,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 12.6%、6.7%、11.1%。37 个大类行业中,有 28 个行业实现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 23.2%、19.3%、14.1%。第三产业增加值 352.13 亿元,增长 4.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3%,高于全省 4.2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 14.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38.1%。生态环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工程投资分别同比增长 10%、16.2% 和 19.4%。项目投资的有力推进,为永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7%,与全省持平。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6.8%、16.1%、14.9%。建筑装潢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33.9%、16.1%、11.2%,市场消费加速恢复,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2.4%,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地方税收完成 25.88 亿元,同比下降 7.1%,较 1-2 月收窄 1.5 个百分点。
从质量效益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0.8 个百分点。在库 141 个 “风光电储” 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 30.43 亿元,紫金新材料年产 6 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工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额 52.26 亿元,增长 5528%,排全省第一。新增 “个转企” 298 家、规工企业 28 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45 家。实有企业数、经营主体数、制造业企业数增幅均排全省第一,净增经营主体排全省第四。52 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水质综合指数排全省第一。一季度安全守底考核排全省第一。
从重点工作看,300 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49.8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32.2%。举办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共开工项目 102 个、总投资 268.5 亿元,签约项目 176 个、总投资 267.3 亿元。综合交通 “十大工程” 取得突破,邵永铁路征地拆迁全面铺开,永清广高铁纳入国铁集团 2024 年储备项目计划,衡永、永零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生态环保项目共完成投资 63.9 亿元,基本达到序时进度,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十大民生项目进展顺利。扎实开展 “项目谋划月”,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 288 个、资金需求 304.8 亿元,项目数排全省第一、资金需求排全省第二。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和公示,分别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奖补资金 6 亿元、1.5 亿元。
2024 年前三季度,永州市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多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GDP 增速提升幅度排全省第一。前三季度,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45.62 亿元,同比增长 4.9%,排全省第 6 位,比上半年前进了两个名次。GDP 增速比上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显著。
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幅均排全省第一。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促居民收入增长。永州市以入选 2024 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为契机,构建 “永就业 365” 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体系,产业、技培、创业三管齐下。全市已建成 20 家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培训 3871 人次,今年以来全市实有经营主体净增 2.02 万户,城镇新增就业 5.7 万人。强化立体模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坚持多线并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突出全面覆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目前 8748 名永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 182.3 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 29 万人以上,年均提供 “311” 服务 20 万人次以上。线下构建 “市级返乡创业园 + 市县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 街道(乡镇)乐业小站 + 社区(村)就业服务站” 服务矩阵体系,线上优化 “永就业” 智聘平台和 “永就保” 数据云平台,6777 家企业、15.6 万名劳动者在网上求职招聘,线上应用 1960 万人次。
以开展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促居民消费增长。通过政策宣传、企业走访、活动造势、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发消费活力。举办了 2024 年永州市秋季车展、2024 “乐享消费 惠购永州” 产品展销活动暨家电以旧换新启动仪式、2024 年永州市第三届住宅产业博览会以及连续 5 场永州以旧换新政策宣传暨现场展销活动主题晚会,线上线下多维联动宣传,促使广大消费者和商家积极参与。全市 696 家企业参与活动,截至 10 月 28 日兑现国补资金 8612.1 万元,带动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完成销售金额 8.99 亿元,其中前三季度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分别同比增幅 7.1%、5.3%、4.6%,消费市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3×2” 现代化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早稻产量、生猪出栏增幅均排全省第二位。在省 “蔬十条” 的支持下,探索了果蔬拼装试点、港珠澳大桥新通道、绿通减免一查多用、出口集中申报、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和农产品运输轻违免罚等六项改革举措,果蔬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出口货值 103.3 亿元、增长 14.7%,占全省 86.3%。投资近百亿的天子山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 118.36 亿元。鲁丽木业竣工投产,新材料产业增长 16.4%。全市新增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 5 个,总数达到 9 个,排全省第二位。在 “龙年朝舜・一顺百顺” 新春主题活动、九嶷山 “村厨大会”、“一眼千年・零陵古城 cosplay” 国风古装秀、阳明山 “和” 文化旅游节(杜鹃花会)暨 2024 湖南避暑旅游季活动、金洞村 K 等系列活动的助推下,文旅产业蒸蒸日上。1 至 9 月全市服务业 10 个行业门类中,有 8 个实现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增长 10.3%,规上文旅企业营收增速 70.9%,全省排名第一。
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名胜区,被誉为 “华夏第一陵”,坐落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景区由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组成,外部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等建筑,气势恢宏,结构严谨。陵庙内 42 块古碑,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着中华民族始祖舜帝的传奇。
舜帝陵始建于夏朝,是我国有史以来帝陵中最古老的陵,号称华夏第一陵。紫霞岩原名 “重华岩”,岩内紫霞缭绕,宛如仙境,为 “楚南十二名洞之首”。永福寺始建于南齐,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舜帝庙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的玉琯岩誉称 “天下第一盆景”。
景区景观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 104 种,树种达 87 科 596 种,素有 “天然动植物园” 之称,森林覆盖率为 8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 48000 个 / 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 “森林氧吧”。景区民俗风情独特,瑶族群众以茶敬客,以歌敬客,以舞敬客,吊脚楼、长鼓舞、瓜箪酒、坐歌堂、上刀梯、背新娘、女婚男嫁等文化活动和民族习俗,形成迥异于其它景区的独特旅游文化资源。如今的舜帝陵,是华夏儿女朝拜德孝始祖、祭奠人文先贤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永州勾蓝瑶寨景区位于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黄家,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典型平地瑶瑶寨。景区内保存有 300 多栋明清民居,建筑风格独特,马头墙有曲有直,造型不一,瓦顶、屋脊、鸱吻以及藏于建筑的砖雕、木雕、石雕,朴素大方、造型流畅。采用当地富含铁元素的泥土所烧制的红砖,色彩亮丽,徽派建筑的秀雅与瑶乡建筑的纯真交融,生发独属南方中国的文化意象。
这里有盘王庙、相公庙、水龙祠、关公庙等大型建筑,还有独特的 “洗泥节” 民俗。勾蓝瑶寨是城堡式古瑶寨,外围是明代古长城,有三层防御工事,层层把守,镇守该村通往外界的各个隘口。石寨墙、守夜屋、关厢、姓氏门楼和巷道门构成多层级城堡式防御体系,姓氏门楼后,各宗族的村民抱团居住,民居也多修砌厚高外墙,“住防合一”。
勾蓝瑶寨里共发现了 400 余块古碑,81 岁的老支书欧阳绪珍花费近 40 年精心编纂了 40 万字《勾蓝瑶志》。村中处处见水、听水,有上百口古井供应日常用水,还有兰溪穿村而过,村人引其水,绕民居、入荷塘、浇田野,形成水网。在溪边,人们搭凉亭,歇脚闲坐,感受着诗一般的栖居环境。历史上,保护过村落的英雄被村人尊为 “将军”,其中的 “李将军” 李三娘自创女子拳、棍,传授村人,如今这一传统依旧代代相习。依托洗泥节,勾蓝瑶寨每年承办洗泥宴 120 场以上,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勾蓝瑶寨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永州江永上甘棠古村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落。村内至今保存着 200 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以及明万历四十八年、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等明清建筑,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
上甘棠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繁多。有湖南发现最早的宋代石桥寿隆桥,还有 300 多栋保存较完好的体现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其古建筑群 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 2007 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 “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有 “甘棠八景”,包括昂山毓秀、清涧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山亭隐士、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
自唐太和年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截止 2016 年已有 1000 余年历史,村名、村址一
直不变。甘棠村党支部坚持 “产业 + 旅游” 的产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湖南省首家村史博物馆 —— 上甘棠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还可以到古老的前芳寺听一堂别开生面的 “家学讲堂”,感受千年古村的文化传承。
永州市萍洲书院位于零陵区萍岛,始建于清乾隆四年,由零陵人、原江苏省桃源县令眭文焕父子创建。萍洲书院建筑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风格典雅、古朴幽静。书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流露出历史的厚重感。
书院位于岛的中心地带,四面环水,潇水湘水在此合流,成为湖南母亲河湘江。院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有青石板路和参天的古树,每一处都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书院内部光线充足,香风飘飘,净心闲致,轻柔安祥。书院里有一排排古老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散发着知识的光芒。
这里不仅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更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地方。师生们一直坚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致力于研究经典,传播知识,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传说,这里曾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流放之地,他的精神和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萍洲书院被评为 3A 级景区,是永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紫水漂流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东安大道。紫水河沿途景色秀丽,如画般的美景令游客陶醉。河水清澈,两岸青山连绵,绿树成荫。漂流沿途还有多处古迹名胜,如孝子潭、长寿泉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历史体验。
在紫水漂流,游客既能感受到刺激的漂流体验,又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这里是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项目,游客称赞漂流过程中的美景和刺激感,同时还赞叹沿途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是一次难忘的旅游体验。
永州市柳宗元文化旅游区位于零陵区柳子街,是一座以柳宗元文化为主题的 4A 级景区。旅游区位于愚溪之畔,景区内有柳子庙等多处文化景点。柳子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是专门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建立的祠庙建筑,建筑气势恢宏,很有古韵味。
愚溪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沿途风景秀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柳宗元文化旅游区以柳宗元文化为主题,通过柳子庙等多处文化景点,向游客展现了柳宗元的生平、思想和文化贡献。游客对景区内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赞誉有加,同时还称赞景区内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永州市内的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永州浯溪碑林景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南路,是 4A 级景区。景区现存摩崖石刻 505 方,其中宋代 116、元代 5、民国 9 等,最高的刻在 30 米悬崖峭壁上,字径 2.3 米。碑刻内容丰富多样,是研究碑石文化的重要资源。
永州浯溪碑林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历代碑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游客对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历代碑刻和文化历史赞誉有加,同时还称赞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永州市内的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永州江华瑶族文化园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是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瑶族文化园内有瑶族传统建筑、乐器等展示,可以近距离了解瑶族文化。
人龙舞表演是当地过春节的重头戏,约摸十七八人,穿一色黄衣裤,腰扎红绸带子,成一列排好,龙头龙尾由两个小孩扮演,中间的人组成龙的身躯,有的人站立着,有的人就将脚搭在前面一人的肩上,将头搭在后面一人的肩上,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人龙”。
湖南双牌阳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州市近郊的双牌县。这里山川景色壮丽,森林覆盖率高达 98%。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是名副其实的 “天然动植物园”。
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它的神奇和美丽。山中植被茂盛,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一路上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每年 4 月底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美不胜收。夏天还可以到这里避暑玩水,十分凉快。阳明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瑶族腊肉,作为永州的特色美食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其肉条通体金黄油亮,无论是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家腊肉,还是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的瑶山腊肉,都以其精美的外观吸引着食客的目光。
瑶家腊肉口感风味绝佳,肉香骨脆,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经年不腐。制作过程也颇为讲究,通常是选用本地猪肉,将猪肉切成长条后洒上食盐与白酒腌泡,再用温水洗净,用绳子穿好挂在柴灶上让柴火自然地熏干,若没有柴火灶也可晒干。熏干后的腊肉呈焦黄色,甚至熏久了会变焦黑色。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使得腊肉能够长时间保存,放进干爽的瓷缸里,可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的瑶山腊肉也不逊色。选用一年左右的瑶山土猪,把切好的肉抹上食盐和瑶山里特有的香料腌制一个星期左右,让盐和香料充分侵入猪肉,再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沥干水分后挂在火塘上面用杂木烟火慢慢熏烤,40 多天后才能熏制出一块正宗的瑶山腊肉。经过传统手法熏制出来的腊肉脂香浓郁,皮色黄亮,久藏不腐,腊香味美,深受瑶族人民的喜爱。
瑶山腊肉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承载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历史。过去瑶民地处深山老林,过着居无定所的 “游牧式” 生活,为了方便留存和贮藏食物,便保留了这种烟熏腊肉的传统。如今,瑶山腊肉通过电商平台走出了大山,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道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味。
永州的美食丰富多彩,除了瑶族腊肉,还有众多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东安土鸡,作为湖南省永州东安县的特产,是一道湖南传统名菜,更是被列为国宴菜谱之一、八大湘菜之首。鸡肉紧实弹滑,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其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兼具,让人回味无穷。
永州血鸭也是一道名菜。相传太平天国起义军开赴永州河西时,洪宣娇为慰劳官兵用鸭血炒鸭肉,由此流传下来。血鸭口感滑而不腻,嫩而多汁,甜、酸、辣交织,让人感受到永州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江华瑶家十八酿以十八种菜肴伴以馅心做成酿丸,原料全部采用当地生长食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瑶族的待客佳肴。
水口山牛扣制作关键在选材,选用放养黄牛肉,做好的牛扣晶莹剔透,色泽红亮,牛肉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祁阳曲米鱼是湖南祁阳的传统名菜之一,已有 900 多年历史。将鲜鱼加盐待干后,放入红曲米、辣椒粉、料酒等蒸熟,看起来红彤彤满是辣椒,尝过之后却赞不绝口,肉质松软,口感柔嫩,是当地人逢年过节或办酒席的必备压轴菜。
永州喝螺,即永州嗦螺,是湖南永州的著名小吃。永州水资源丰富,螺蛳随处可见,当地人吃喝螺已有 2000 年历史。喝螺里汤汁鲜美,螺肉韧硬脆爽,营养价值极高,能清火开胃,益元气,和五脏,还曾获得 “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桂冠。
茶林酒糟肉采用双牌本地土猪,猪头肉经盐、味精、料酒腌渍脱水,用红辣椒粉、糯米酒糟搅拌均匀后密封腌渍,再大火蒸烂。酒糟肉芳香诱人,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墨鱼豆腐丝集豆类、肉类、海味于一体,荤素荟萃,色香味俱佳。发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如今成为祁阳大小宴席的主打菜。
状元水丸子是宁远下灌的一道名菜,采用新鲜宰杀的猪肉捶打搅拌而成,本色清香,入口滑嫩,还有弘扬孝心美德的故事。
道州灰鹅是湖南永州道县的特产,已有 400 多年历史,灰鹅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身皆是宝。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 2022 年 7 月末,永州市有星级酒店 23 家。其中,2024 年 8 月 3 日,永州港联世界顶级超五星洲际酒店装修盛大开工。洲际酒店集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对旗下酒店选址极为严苛。港联洲际酒店作为永州首家世界顶级超五星酒店,总建筑面积达 87000㎡,设置有豪华宴会厅、全日制餐厅、健身房、豪华恒温泳池、大型室外婚礼场地、会展中心等,拥有 330 余间豪华客房,涵盖多种房型,还有总裁超五星级套房。该酒店以 “舜帝文化” 为核心设计理念,结合永州特有的 “潇湘女书文化” 打造,肩负着打造城市标杆、提升城市形象的重任。
此外,湖南统计年鉴 2020 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永州没有其他新的五星级酒店记录,但四星级和三星级酒店数量也为永州的旅游接待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从不同假期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永州的旅游接待能力。2024 年国庆假期 7 天,永州共接待游客 228.08 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 156.31 万人次,占 68.53%;柳宗元文化旅游区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 16.69 万人次,荣登全省 A 级景区累计客流 TOP10,全市游客总花费 33.56 亿元。
2024 年中秋假期,永州市共接待游客 87.28 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 58.62 万人次,占 67.16%。
2024 年春节假期,永州市共接待游客 353.33 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 235.28 万人次,占比 66.59%。纳入全省智慧文旅摄像头大数据的监测单位全市共 84 家,其中柳宗元文化旅游区前四天监测客流为 10.79 万人次